据了解,广东省去年中药工业年总产值突破600亿元,中药消费市场规模居全国首位,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居全国前列。我国首个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——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成功落户广东。
随着《关于促进中医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》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(2020—2025年)》等文件的印发,广东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的“施工蓝图”已经绘就。
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、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在会上透露,目前《广东省中医药条例》已通过省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,即将在三审通过后发布。
五年来全省中医床位数增长45.3%
“十三五”期间广东省中医药事业发展,投入力度前所未有,服务能力持续增强。省级财政投入中医药事业发展资金约33.5亿元,争取中央财政投入约14亿元,有力推动中医医疗资源增长。
五年来全省卫生机构中医床位数增长了45.3%。目前,全省有中医医疗机构2.3万个、中医医院192家,年中医诊疗量突破2亿人次、出院量突破200万人次。
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,广州中医药大学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单位,暨南大学、南方医科大学、广东药科大学等大学的中医药院系快速发展。全省中医学本科专业开办高校数量、在校学生数量、中医医师队伍规模均居全国前列。
产业发展方面,广东省中药工业年总产值突破600亿元,中药消费市场规模居全国首位,有全国最大的中成药、中药饮片、中药配方颗粒、中药破壁饮片生产企业,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居全国前列。
全省建成171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(中医馆),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全覆盖。推进“以病人为中心”的服务改革,首创“经典病房”和“智慧药房”,相关做法在全国推广。
广东中医药发展成效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了充分检验。2020年初疫情发生后,广东第一时间组建省级中医药防治专家组,第一时间制定发布省级中医药治疗方案,第一时间组建高水平的中医药疫病防治队伍驰援湖北。截至目前,广东派出约400人次中医医务人员驰援兄弟省市,是全国派出中医医疗人员最多的省份之一。
截至7月26日24时,全省有确诊病例2866名,中医药参与治疗2735名,参与率达95.43%。在近期发生的本土疫情中,中医药全面参与了本土疫情190例阳性感染者的诊治,中西医协同确保“零死亡”。
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医医院
广东省推进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中,将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医医院,形成岭南特色鲜明、群众体验良好、总体实力领先、服务全国中医药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局的高水平中医医院群;建设省传染病中医药防治指导中心(省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),提升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。
重点实施“葛洪中医药人才计划”,培养100名中医药领军人才;实施中医师承“薪火工程”,开展对口师承带教,遴选100位名医名家,带教200名基层人员,推动名医资源辐射基层。建设10个中医(中西医结合)传染病学重点学科,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中医疫病救治队伍。
重点推动实现各地级以上市三级中医医院全覆盖,30万以上常住人口县二甲中医医院全覆盖。重点实施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乡镇卫生院基层中医馆能力再提升工程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中医药获得感。
组建岭南古方技法研究院,做好古方技法的抢救、整理和保护工作;新建10家广东省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。深化弘扬“大医精诚”精神,启动“岭南医藏”计划,编撰岭南中医药文库。
建设高水平中医药特色康复医院,加强100个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,发挥好中医药在治未病、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领域的重要作用,更好保障人民健康。
探索组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医疗联合体
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》印发后,粤港澳三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中医药界积极行动,推动方案落地落实,成效显著。今年4月,三地以“罗浮山主会场+香港分会场”的方式,共同召开了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。大会上共有21个合作项目签约启动,其中包括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、粤澳合作中药制剂发展项目等。6月,粤澳双方共同签署了《粤澳中医药交流合作框架协议》,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领域合作的6项内容。
去年底,我国首个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——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成功设立,与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起,成为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、培育中医药领军人才、引领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“双引擎”。
香港首家中医医院预计在2025年分阶段投入服务,将会作为香港中医旗舰机构,带领香港中医药发展。粤澳双方重点围绕建设好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共同发力,目前入园企业数量已达208家。
广东省下一步将继续携手港澳,重点推进中医药领域三地规则衔接、制度衔接、要素相通,探索组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医疗联合体,吸引符合条件的港澳中医师在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执业,引导港澳年轻一代到大湾区执业创业,持续打